添加搜索到桌面,搜索更便捷!
加入收藏 首页
滑石主治烦热多渴,女劳黄疸(下半天发热恶寒,小腹急,大便溏黑,额头变为黑色)
发布时间: 2016-10-10   点击数: 670   发布者:
文章来源《本草纲目》 「释名」亦名画石、液石、石、脱石、冷石、番石、共石。 「气味」甘、寒、无毒。

「释名」亦名画石、液石、石、脱石、冷石、番石、共石。

「气味」甘、寒、无毒。

「主治」

1、烦热多渴。用滑石二两,捣碎,加水三大碗,共煎成三碗。支渣留水,和米煮粥吃。

2、女劳黄疸(下半天发热恶寒,小腹急,大便溏黑,额头变为黑色)。用滑石、石膏,等分为末,大麦汁送下。一日三次。小便大利即愈,腹满者难治。

3、伤寒症流鼻血(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。如血色紫黑,不可止血,还要服温性之药。等到有鲜血流出,便急服本药去止住)。用滑石粉和米饭,捏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,在口中稍稍嚼破,清水送下。血立卡。

4、小便不通。用滑石粉一升,加车前汁,调匀,涂脐的周围,干了就换。冬天没有车前汁,可用水代。

5、妊妇尿涩不通。用滑石粉和水调匀,糊在脐下两寸处。

6、伏暑吐泄(小便赤色,心烦,口渴)。用好滑石(烧过)四两、藿香一钱、丁香一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玉液散”。

7、风毒热疮(遍身流黄水)。先用虎仗、豌豆、甘草各等分,煎水洗浴,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。

8、下部湿汗。用滑石一两、石膏(煅过)半两、枯白矾少许,共研为末,干搽患处。

9、脚趾缝烂痒。治法同上。

10、打伤肿痛。用滑石、赤石脂、大黄各等分,共研为末。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。

11、热毒怪病(眼睛发红,鼻子肿大,喘气,浑身出斑,毛发如铁)。用滑石、白矾各一两,研细,加水三碗,煮成一碗半。不停地饮此水,饮完为止。

12、有些病可以用“益元散”(又名“天水散”、“太白散”、“六一散”)来治疗。


用药忌宜



脾虚气弱,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。孕妇慎服。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石韦为之使。

恶曾青。"②《本草经疏》:"病人因阴精不足、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,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,皆禁用。脾胃俱虚者,虽作泄勿服。"③《药品化义》:"渴而小便自利者,是内津液少也;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,是热在下焦血分也,均不宜用。且体滑,胎前亦忌之。"④《本经逢原》:"元气下陷,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匆服。"

常用配方





1.烦热多渴。用滑石二两,捣碎,加水三大碗,共煎成三碗。支渣留水,和米煮粥吃。


2.女劳黄疸(下半天发热恶寒,小腹急,大便溏黑,额头变为黑色)。用滑石、石膏,等分为末,大麦汁送下。一日三次。小便大利即愈,腹满者难治。

3.伤寒症流鼻血(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。如血色紫黑,不可止血,还要服温性之药。等到有鲜血流出,便急服本药去止住)。用滑石粉和米饭,捏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,在口中稍稍嚼破,清水送下。血立卡。

4.小便不通。用滑石粉一升,加车前汁,调匀,涂脐的周围,干了就换。冬天没有车前汁,可用水代。

5.妊妇尿涩不通。用滑石粉和水调匀,糊在脐下两寸处。

6.伏暑吐泄(小便赤色,心烦,口渴)。用好滑石(烧过)四两、藿香一钱、丁香一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玉液散”。

7.风毒热疮(遍身流黄水)。先用虎仗、豌豆、甘草各等分,煎水洗浴,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。

8.下部湿汗。用滑石一两、石膏(煅过)半两、枯白矾少许,共研为末,干搽患处。

9.脚趾缝烂痒。治法同上。

10.打伤肿痛。用滑石、赤石脂、大黄各等分,共研为末。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。

11.热毒怪病(眼睛发红,鼻子肿大,喘气,浑身出斑,毛发如铁)。用滑石、白矾各一两,研细,加水三碗,煮成一碗半。不停地饮此水,饮完为止。12.有些病可以用“益元散”(又名“天水散”、“太白散”、“六一散”)来治疗。

临床应用



1、用于小便不利、淋沥涩痛等症,可配车前子、木通等品

2.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,可配合茯苓、薏苡仁、车前子等同用。

3.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、鲜藿香、鲜佩兰等同用

4.治湿温胸闷、小便短赤,可配合生苡仁、通草,竹叶等同用。

5.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,用治湿疹、痱子等,可配石膏、炉甘石,枯矾等同用。

6.六一散:滑石粉600g,甘草100g。以上二味,甘草粉碎成细粉,与滑石粉混匀,过筛,即得。本品为淡黄色粉末,具甘草甜味,手捻有润滑感。显微特征:不规则块片无色,层层剥落痕迹。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纤维。功能清暑利湿。用于暑热身倦,口渴泄泻,小便黄少;外治痱子刺痒。调服或包煎服,每次6-9g,每日1-2次;外用扑撒患处。[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85年;《北京市药品标准》1983年]

7.益元散:滑石粉60份,甘草10份,朱砂3份。以上三味,除滑石粉外,朱砂、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,与上述滑石粉配研,过筛,混匀,分装成每包6g。本品为浅红色的粉末;具甘草甜味,手捻有润滑感。显微特征:不规则块片,无色,有层层剥落痕迹;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纤维;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,有光泽,边缘暗黑色;取本品加盐酸与氯仿,回流1h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醇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;另取甘草次酸对照片,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石油醚(30-60℃)一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(10:20:7:0.5)为展开剂,以10%磷钥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功能清暑利湿,除烦。主治暑热身倦,心烦口渴,小便黄少。调服或煎服,每次6g,每日1-2次。(《北京市药品标准》1983年)

8.碧玉散:滑石(飞)600g,青黛35g,甘草100g。以上三味,各研细粉,过60目筛。各取净粉,混匀,即得。本品为灰白色粉末;味微甘。功能清暑热,平肝火。用于暑热蕴积,烦渴引饮,肝火旺盛,小便短赤。口服,每次12g,每日1-2次,布袋包煎。(《上海市药品标准》1980年)

9.温六散: 滑石(飞)600g,干姜50g,甘草100g。以上三味,各研细粉,过60目筛。和匀,即得。本品为米黄色粉末;味微甘带辛。功能祛暑散寒,除呕止泻。用于暑月受寒,呕吐泄泻。口服,每次9g,每日1-2次,布袋包煎。(《上海市药品标准》1980年)

10.天水散:滑石(飞)600g,甘草100g,寒水石100g。以上三味,分别研细粉,过筛,混匀,即得。本品为米黄色粉末,味微甘。功能清热解渴。用于身热烦闷,口渴引饮。口服,每次9g,每日1-2次,布袋包煎。(《上海市药品标准》1980年)

11.鸡苏散: 滑石(飞)600g,薄荷60g,甘草100g。以上三味,薄荷、甘草混合,粉碎成细粉,再与滑石粉混合,过60目筛,混匀,即得。本品为淡灰白色至淡青黄色的粉末;气微香,味微甘,有清凉感。功能清暑利湿,散风。用于外感暑风,头痛发热,小便不利。口服,每次9-15g,每日1-2次,布袋包煎。(《浙江省药品标准》1983年)


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:

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