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搜索到桌面,搜索更便捷!
加入收藏 首页
细辛主治中风(突然倒下,不省人事)牙齿肿痛
发布时间: 2016-10-1   点击数: 1354   发布者:
文章来源《本草纲目》 「释名」亦名小辛、少辛。「气味」辛、温、无毒。李时珍说:辛、温能散,所以各种风寒、风湿、头痛、痰饮、胸中带气、惊等症,可用本品治疗。「主治」


「释名」亦名小辛、少辛。

「气味」辛、温、无毒。李时珍说:辛、温能散,所以各种风寒、风湿、头痛、痰饮、胸中带气、惊等症,可用本品治疗。

「主治」

1、中风(突然倒下,不省人事)。用细辛末吹入鼻中。

2、虚寒呕哕,饮食不下。用细辛(去叶)半两、丁香二钱半,共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柿蒂汤送下。

3、小儿客忤(按:本病症状是:面青,惊痛,不能说话;或颈项强硬,出现险象;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)。用细辛、桂心,等分为末,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。

4、口舌生疮。用细辛、黄连,等分为末,搽患处,漱去涎汁。治小儿口疮,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。

5、牙齿肿痛。口中溃烂,用细辛煎成浓汁,多次漱口,热含冷吐。

6、鼻中息肉。用细辛末时时吹入。

7、耳聋。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,团成小丸。每棉裹一丸。塞耳中。此方名“聪耳丸”。


入药部位

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、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。

性味

辛,温。

归经

归心、肺、肾经。

功效

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
主治

风寒感冒,头痛,牙痛,风湿痹痛,鼻渊,肺寒咳嗽。

相关配伍

1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曾青、枣根为使。恶狼毒、山茱萸、黄芪。畏滑石、消石。反藜芦。

2、《药性沦》:忌生菜。《内经》云,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。干姜、细辛、半夏之辛,以行水气而润肾。

3、《本草汇言》:细辛,佐姜、桂能驱脏府之寒,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,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,佐荆、防能散诸经之风, 佐芩、连、菊、薄,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。

用法用量

1~3g。散剂每次服0.5~1g。外用适量。

使用注意

阴虚阳亢头痛、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。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
炮制方法

除去杂质,喷淋清水,稍润,切段,阴干。本品呈不规则的段。根茎呈不规则圆形,外表皮灰棕色,有时可见环形的节。根细,表面灰黄色,平滑或具纵皱纹。切面黄白色或白色。气辛香,味辛辣、麻舌。

生理特性

细辛喜冷凉气候和阴湿环境,多生于林下荫湿处山沟腐殖质厚的湿润土壤中,喜土质疏松、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。在无遮阴、干燥、黏重的土壤和低洼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细辛。该植细辛花期5月,果期6月,地下部根茎于9月后形成越冬芽。细辛是早春植物,顶凌出土,花期和果期都较早,6~9月上中旬为果后地上植株生长期和地下更新芽分化期,秋后地上部枯萎,进入休眠期。细辛冬季能耐-40℃以下低温物耐寒怕高温,畏强光,在遮阴条件下生长良好,气温高于35℃时,叶片枯萎。

产地

1、北细辛分布于东北及山西、陕西及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
2、汉城细辛分布于陕西、山东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3、华细辛分布于辽宁。

相关论述



1、细辛作为药用植物,始载秦汉《神农本草经》,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。

2、《名医别录》云:“生华阴山谷,二月、八月采根阴干。”

3、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今用东阳临海者,形段乃好,而辛烈不及华阴、高丽者。”

4、《本草图经》云:“今处处有之,皆不及华阴者为真,其根细而极辛。今人多以杜衡为之。”

5、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大抵能乱细辛者,不止杜衡,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。”当今仍以辽宁、吉林、和黑龙江所产为道地。 

6、《药品化义》:“细辛,若寒邪入里,而在阴经者,以此从内托出。佐九味羌活汤,发散寒邪快捷,因其气味辛香,故能上升。入芎辛汤,疗目痛后羞明畏日,隐涩难开。合通窍汤,散肺气而通鼻窍。佐清胃汤,祛胃热而止牙疼。此热药入寒剂,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。”

7、 《本草新编》:“细辛,止可少用,而不可多用,亦止可共用,而不能独用。多用则气耗而痛增,独用则气尽而命丧。细辛阳药也,升而不沉,虽下而温肾中之火,而非温肾中之水也。火性炎上,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,此所以不可多用耳。或问:细辛散人真气,何以头痛反能取效?盖头为六阳之首,清气升而浊气降,则头目清爽;惟浊气升而清气降,头 目沉沉欲痛矣。细辛气清而不浊,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,所以治头痛如神也。但味辛而性散,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,使气得血而不散也。”

8、《本草经百种录》:“细辛,以气为治也。凡药香者,皆能疏散风邪,细辛气盛而味烈,其疏散之力更大。且风必挟寒 以来,而又本热而标寒,细辛性温,又能驱逐寒气,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,能无微不入,无处不到也。”


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:

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